global-ai-news-april-16-to-23-2025
global-ai-news-april-16-to-23-2025

全球AI快訊:2025年4月16日至4月23日八大趨勢總覽

1. IMF報告:AI經濟效益將超越碳排放成本

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於2025年4月發布的最新報告中指出,儘管AI技術迅速發展可能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,例如資料中心的能源消耗劇增與碳排放量上升,但整體而言,AI對全球經濟的正面影響將超越其對環境的潛在傷害。IMF預估,從2025年到2030年間,AI應用將為全球GDP每年帶來約0.5%的增長動能。這項成長主要來自於企業生產力的顯著提升、自動化流程的導入、智慧製造和醫療創新等領域的變革。然而,AI數據中心將在相同期內造成約1.2%的碳排放增量,成為政策制定者必須面對的關鍵課題。IMF呼籲各國政府與產業在發展AI時同步推動綠能技術,並建立AI永續標準,以確保AI的經濟紅利能在公平與環保的前提下實現。

2. Mira Murati創立Thinking Machines Lab,挑戰AI創業新紀元

前OpenAI技術長Mira Murati於本週正式公開其新創企業Thinking Machines Lab,目標為打造與人類價值觀一致的人工智慧模型,並建立更具倫理與安全性的AI產品與平台。Murati在OpenAI任職期間參與過GPT系列核心技術開發,其在產業內具備深厚的技術領導力與人脈資源。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,Thinking Machines Lab已啟動超過20億美元的募資計畫,目前估值預計將突破100億美元。該團隊吸引來自Meta、Anthropic、Stability AI等機構的技術核心成員,展現其野心不亞於任何一家AI獨角獸。Murati強調,未來AI將不僅是工具,更是夥伴,而她的目標是開發一套能與人類高度協作且具責任意識的AI生態系統。

3. 奧斯卡獎正式接受AI製作內容參賽,引爆創作界討論

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(AMPAS)本週宣布,自2025年起,AI協助製作的電影將被允許參與奧斯卡獎的報名與評選,前提是作品中具關鍵創意貢獻者仍需為人類。此舉代表電影業對生成式AI技術的正式承認,也意味著未來影像創作界將迎來根本性轉型。近年來,包括AI劇本生成、聲音模擬、視覺特效合成等技術已被廣泛運用於製作流程中,而2024年入圍的多部影片也已含有部分AI製作元素。儘管如此,許多業界創作者仍對AI取代人力的潛在風險感到焦慮,並呼籲建立明確規範與倫理準則,以維護創作多元性與人類藝術的本質。

4. 台灣通過AI投資稅收優惠,強化創新競爭力

台灣立法院於2025年4月通過《產業創新條例》修正案,正式將AI技術與智慧製造、低碳技術並列為具政策鼓勵的關鍵領域。新修法條文中明定,企業只要投入AI技術開發、應用整合或人才培訓,即可享有所得稅減免、研發支出加計扣除等優惠措施。該法案被視為政府為推動AI產業國際化所採取的重要戰略工具,有助於吸引外資、促進本土創業、提升產學研連結。行政院表示,這項政策目標在三年內促使AI相關產值年增15%,並強化台灣作為亞洲AI創新中心的地位。

5. 華為加速AI晶片出貨,挑戰Nvidia市場主導地位

根據路透社報導,華為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出貨旗下新一代AI訓練晶片,該晶片設計為中國市場提供Nvidia H100系列的替代方案。目前在美國對華出口限制加劇背景下,中國企業對本土AI晶片需求激增,華為憑藉其在通信與半導體領域的整合優勢迅速推出對應產品。新晶片預計將支援AI模型訓練、自駕演算與大型語言模型運行等高負載應用場景,並具備成本低與供應鏈穩定的競爭優勢。業界分析指出,若華為能成功提升晶片穩定性與軟體生態適配度,將為中美AI算力之爭帶來重要變數。

6. 台灣投入3億美元推動AI數據中心轉型升級

全球數據中心產業邁向AI時代,台灣經濟部與數位發展部於本週聯合發布《AI資料基礎設施發展藍圖》,規劃三年內投資3億美元推動資料中心升級,涵蓋AI運算專用伺服器建置、冷卻能源優化系統與低碳運營解決方案。報告顯示,台北市與新北市因地緣優勢、電力穩定與國際網路節點密集,被選為首波建設基地。未來這些數據中心不僅服務國內AI企業,亦將納入亞洲雲端戰略網路的核心節點,為台灣打造AI基礎建設樞紐地位奠定基礎。

7. 台灣3月出口大增,AI與HPC需求成主引擎

台灣經濟部統計顯示,2025年3月出口訂單年增率達12.5%,總額530.4億美元,為近五年同期新高。其中,AI晶片、伺服器與高效能運算(HPC)設備需求為主要推動力,出口地區以美國、日本與東南亞增長最為明顯。雖然來自中國的訂單因地緣政治緊張略有下滑,但整體出口結構更趨多元與高附加價值。專家指出,AI技術正快速帶動台灣電子製造與雲端供應鏈升級,是未來5年出口結構重塑的核心引擎。

8. 台灣擬設國家級資安中心,迎戰量子與AI風險

因應AI與量子計算帶來的新型資安挑戰,台灣政府計劃於2025年8月成立「國家資通安全防護中心」,統籌全國關鍵基礎設施網路安全。該中心將整合行政院資安處、數位部、軍方與學研單位資源,建立國家級AI風險監控平台與即時通報系統。此外,政府也將針對量子解密與深偽技術發展專案演練與法規更新,強化韌性防禦與跨部門聯防能力,確保台灣在高度數位化的未來仍能維持國家安全與公共信任。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